但在姑爹眼里,冯小河学的那些知识还是很有用的。比如前几天, 他们每天都要在白天把大棚薄膜盖严实,到傍晚再通风透气。这是老祖辈传下来的规矩,以前姑爹只知其然, 不知其所以然, 但冯小河这次就给他解释清楚了:这是要造成昼夜温差,一般温差达十度左右, 才能最好地刺激菌棒出菇。了解了这个知识点以后,他们的行为就有了依据,能够严格控制温差。就几天功夫, 菌棒上果然冒出了密密的菇蕾,对此姑爹是很服气的。
今年香菇行情好, 大家对厂里那几万根菌棒都满含希望,冯小河吃完饭就又去厂里了。其他人在姑姑家消磨了大半天,临走前姑爹又塞给他们一大袋炸肉丸炸茄夹什么的。一行人往外走时, 忽然听到村里传来了哭喊声。
“这是怎么了?”奶奶往声音来处眺望。就见远远的一幢房子前,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向一个年轻男人哭诉, 旁边站着一个五六十岁的女人。几个人吵得高一句低一句的,也听不清说什么。
“又闹起来了!”姑姑小声嘀咕,“还不是宋三婆那家子。必定是她儿媳妇寻茬子跟老人吵架呢。”
宋三婆这称呼听着略显耳熟,佳慧盯了老人好大一会儿,才记起来,刚回村时她在半路上还载过老人一程。她忙问:“咋回事啊?那男的是谁?”
姑姑送他们一行人出村,路上便简略讲了讲,原来宋三婆跟儿媳的矛盾由来已久。她生了两个儿子,二十年前分了家。那时宋三爹也还健在,儿子们抓了阄,决定家里两位老人该谁养老。最后宋三爹分给了老大,宋三婆则跟着老幺过生活。没上几年,宋三爹一病呜呼,宋三婆却命硬得很,早两年把小儿子都熬走了,她还一直活着。幺儿媳妇就越来越不满了,觉得自家吃了大亏。虽说当初是自己运气不好抽中了老婆子,可老幺都不在了,凭什么要她一个儿媳来养老人?老大还活着呢!老大媳妇却反驳说,他们家已经送走一个老人了,凭什么另一个也要他们养老送终?再说了,老婆子原先身体好时,只肯帮幺儿子一家带重孙,何曾帮过自己一把?既然她一碗水端不平,自己为什么要管她?两妯娌各有各的理由,谁也不服谁,明里暗里斗法,最后苦了老人。
“前几年老幺家里盖了新房,全家人都搬进去,只叫宋三婆一个人住那间又窄又小的旧偏房!”姑姑边说边摇头,“两家人一年上头一分钱都不给老人,就给两袋米。宋三婆可怜哦,自己砍点柴禾做饭吃,一天就烧两顿饭,早上吃顿热乎的,晚上为了省柴禾就吃冷的!有时候我们看不过眼,园子里有多的菜给老人送过去一点,她幺儿媳妇还要骂,你那么好心,怎么不把老不死的接到自己屋里住?”
“这种不孝顺老人的人家,村里人不骂么?村干部不管么?”奶奶听了气坏了。
“那刚才跟宋三婆说话的不就是队长?”姑姑哼了一声,说:“现在都是各家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,队长说他们两句,都不听,人家拿他们又有什么办法?”
奶奶便愤愤地闭了嘴,外婆还在频频回首,眼睛润润地感叹:“作孽哟……”
因为这件事,奶奶一路上都很沉默。佳慧知道她心里不好受。不光是为处境艰难的宋三婆,肯定也会联想到自己。她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,儿子早早地走了,儿媳妇撒手改了嫁。所幸现在有孙子孙媳照顾自己,但老人不免会觉得,自己活这么大年纪对儿孙都是个拖累。
两个小姑娘还不理解这种事,都在后座上逗狗玩,不时发出朗朗笑声。佳慧见奶奶郁郁的,正想开口安慰安慰她,就见奶奶回头看了看后座,小小声对她说:“等我老了不能动了,你们别到处给我治病。我不花那个钱,早死早安生。”
佳慧便吞下安慰的话,故意斜她一眼,说:“这话您当着冯小河的面说去,我又不是当家人!”
奶奶听了,又忍不住要笑,说:“你怎么不是当家人?我看你就能当冯小河的家!”又感叹:“我命好,孙子孙媳妇都孝顺我,不像宋三婆。现在就巴望老天爷不要让我晚年得什么病,病了磨人,还连累子孙!”
“您求老天爷不如求自己,”佳慧很不客气地道:“今天的药喝了吗?牛奶喝了吗?”
车停了,奶奶悻悻地进屋去了。过了片刻,外婆坐着电三轮也到了。姑姑把人送到,即刻要走,却被佳慧叫住。佳慧思量了好大一会儿,才说:“您回去问问宋三婆,看她愿不愿意来香菇厂做工。”
姑姑怔了怔才说:“这有什么不愿意的?就是……她年纪都八十多了,你不嫌弃?”
“这有什么好嫌弃的?”佳慧说:“反正是按计件拿钱,她哪怕一天挣个三五十块呢,买点煤买点菜,也能过生活。”
姑姑便欣然道:“好,我同她去说!摘香菇又不费力气,这是再好也没有的,她必定同意!”
边说边把三轮车调了头,兴冲冲往回开,佳慧看了忍不住朝她大喊:“慢些开!几十岁的人了开那么快做什么?”
姑姑远远地应了声,象征性放慢车速走了。佳慧跟外婆手牵手回家,就见奶奶已经在厨房冲好了两杯牛奶,见外婆进来,忙忙地招手,“来哦,老妹子,趁热喝一杯,免得有人又要说咱们不懂事了。”
趁两个老太太喝牛奶,佳慧又告诉奶奶:“我让姑姑到时把宋三婆喊着,一起到厂里摘香菇。”
奶奶听了也是一怔,叹气说:“也好。人哪,手里但凡有点钱,活得也硬气些。”
外婆也说:“什么时候我们也跟城里人一样,手里有退休金就好了。”
在农村,过了65岁的老人现在每月可以领到六十块钱。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好事。但这点钱对大多数老人也确实起不了什么作用。佳慧心里暗自盘算,等卖香菇挣了钱,第一件事就是把奶奶的五万块还回去,再打听打听,给两位老人买点合适的保险。奶奶说得对,一个人手里有了钱,才会活得硬气些。
十二月中旬,香菇厂开始采摘第一茬菇。一根根菌棒上,冒出了朵朵香菇。采香菇不能等它的菌盖完全张开,而是要在菌盖和伞柄刚刚分离时,就立刻摘下来。这时采下来的香菇,不仅分量足、菌肉厚,还没有过多消耗培养料的养分。香菇采摘下来后,还要进行分类挑选。第一等的菇,是那种菇面完整有花纹的,且肉质厚实没有翻边,这种香菇被挑出来,修剪伞柄晒干后,就是市场上所谓的花菇。次一等的香菇就是那种菇面完好但没有花纹的。菇农们卖的新鲜湿菇大多是次一等的,花菇都要挑出来做干菇,晒干了好看,价钱也更好。
听说姑姑去请宋三婆时,老人还哭了一场,千恩万谢的,只是唯恐自己年纪太大,拖累了他们。姑姑本来还觉得,凭劳力吃饭,有什么拖累不拖累的。可到厂里后,冯小河悄悄把她和佳慧拉到一边,责备道:“你们胆子也太大了,老人要是万一在厂里出点什么事,谁担得起这个责任?”
姑姑这才想到,老人活着固然没有子女理会,但若是在外面有个三长两短,立刻便会跳出许多孝子贤孙,来为她鸣不平,顺便争得一笔赔偿金。冯小河这个小厂可经不起这种折腾。她想到这一点,脸色都变了,转头去看佳慧,就见佳慧气定神闲地笑:“不至于,我看宋三婆这样子,再活十来年也没问题。”
事已至此,冯小河也不能将人辞退了回去,只好叮嘱两人,干活时多看顾着老人些。三人往棚里去时,佳慧看姑姑满脸做错事的沉痛,忙挽着她胳膊,说:“姑,你信我,宋三婆肯定能活到九十岁,哪里就跟冯小河说的那样了?”
幸好除了宋三婆,姑姑请的另五个女人都还年轻,且个个手脚麻利、人品厚道。每天七八点钟,大家就进了大棚,紧赶慢赶地摘出一批来。
中午宋三婆跟另两个女人在厂里吃饭,炉子上煮着五花肉炖白菜萝卜,另配两碟炒辣椒粑粑之类的下饭菜,所有人围在一起吃。起初宋三婆还不肯跟他们同桌,说自己老了,又是涎水又是眼泪的看着脏相,怕年轻人嫌弃,要端了碗去旁边吃。奶奶和外婆强拉了她来,又配了一双公筷,她这才肯坐在炉边吃。
饭后稍事休息,几个人就要把上午摘的香菇分门别类地筛选好。花菇单独装一筐,剪去伞柄拿去烘烤。剩下的还要挑出个头太小不中看的、菇面残破的、虫蛀糊黑的等等。分类装好后,再去采摘下一批。
还有三个女人中午不在厂里吃,要回家一趟。因为家里喂了猪和鸡,人可以不吃饭,畜牲是一定要喂的。在家忙完这些活儿,她们便急急地扒两口饭,又骑着摩托车过来了。到下午四五点钟,这三人又要提前去接孩子,然后回家做晚饭等等。最后过秤算工钱,这些人的工钱便比其他人要略低些,他们也都心服口服。
采菇的时候,奶奶和外婆自然也都来帮忙。两位老人坐在椅子上,把摘来的香菇分类,佳慧和姑姑则负责采摘。穿行在大棚的菇架间,眼睛扫过面前一根根菌棒,棒上次第开放着一朵朵小伞,摘下小伞时,根部断裂会发出一声轻响,整个过程让佳慧觉得很治愈、很美妙,也让其他人充满收获的喜悦。
怎么能不喜悦呢?采菇都在大棚里,不用到外面吹冷风,跟去工地搬砖这类重体力劳动相比,无疑是轻省多了。就连八十三岁的宋三婆也能胜任,不过就是眼力不济,速度略慢些罢了。到晚上过秤时,摘得多的人能有一百二三十块工钱,抵得上工地上的大师傅了。就连回家喂猪的几个女人也能挣到七八十块,这让她们怎么能不高兴?这简直不是在摘香菇,是在菌棒上捡钱啊。
既然老板不肯让她们吃亏,她们也不能让老板吃亏。女人们把一等花菇和二等香菇归置得整整齐齐,尤其是宋三婆,虽然年老力弱,可是为人勤谨,满筐提不动就多跑两趟,绝不给人添一点麻烦。
烘烤房整天嗡嗡地响着,把一批批花菇烤到八成干,再摊在圆簸箕里,端到太阳下去晾晒,这样不仅省电,也能提高烘烤效率。采摘的湿香菇则是头一天用袋子装好了,搬进货车车厢,第二天凌晨两三点,冯小河就要起床,开着车给市里几个农贸市场的档口送过去。送完档口若还有剩的,便赶紧去早市上批发着卖一波。若剩个一两袋也不打紧,拉回来晒成干菇,到时一样发卖。
十二月是他们的收获季,家里的每个人都忙忙碌碌,连苗苗和七宝走路都比平时要快。到了周末,两个孩子也会去厂里帮忙,她们不会采菇,但是会挑选。两个小女孩各搬一个竹椅子,坐到奶奶和外婆身边,按照大人告诉她们的规格,严格挑选每一朵香菇。偶尔还要举起香菇询问:“大太太,这一朵破了个小口子,要放哪个筐子里?”
每个人都忙,但每个人的心情都很雀跃。冯小河第一次开着小货车去市里,就带回了四千多块钱。这是香菇厂的第一笔收入,投入了这么久,终于有回报了。看着那一小叠钞票,奶奶和外婆喜得合不拢嘴,当天晚上回家后,两人特意赶着做了香菇肉丝面。自家种的香菇怎么会不好吃?新鲜香菇切成片,和肉丝一起炒,起锅时再放一把碧绿的蒜苗,厚厚铺在汤面上,忙了一天,吃上这么一碗咸淡适口的面条,再暖暖和和地洗个澡,晚上睡觉时,连梦都是香的。
第33章 香菇酱
第一茬香菇摘到尾声时, 已经到了元旦,茏山镇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。大雪纷飞而下, 两个小时后山林、道路都陆续白了。冯小河从市里开车回来时,眼看着路边农田的麦苗被积雪掩盖,赶紧找了个地方把防滑链装上了。
农村人对元旦这种节日没什么概念,下雪天香菇厂也没有休息。大家趁着天还不太冷,把最后一批香菇赶着摘了,该烘烤的烘烤,该装车的装车。这时候就显出那套烘烤设备的宝贵来了。普通农户碰到下雪下雨天,只能白白等香菇长老,不敢轻易采摘。摘了若不能及时运出去卖掉, 又没有个好太阳,放在家里捂几天就会霉烂,这损失的可都是一年的收成啊。
菇厂再小也毕竟是厂, 有货车拖到市里去卖, 有烘烤设备把香菇及时烘干,这就比绝大多数农户要强。冯小河卖完香菇回家时, 把车停在石墙边,看着半坡上的房屋炊烟袅袅,心情很好。坡上坪子里, 苗苗和七宝正带着狗在雪地里疯跑,见到冯小河, 两人赶紧扑过来,邀请他跟她们一起堆雪人。
奶奶适时出现了,朝几个人喊:“等雪停了再去堆!一个个也不怕冻, 都进来喝杯热水!”
厨房的窗玻璃上蒙着一层白雾,里面香气喷鼻, 且还带着点呛人的辣味。烤火炉已经烧起来了,大灶上佳慧和外婆正在搭手做酱。原来趁着雪天事少,佳慧早上买了几斤牛肉回来,要做香菇牛肉酱,这时候已经熬得差不多了。
贴了白瓷砖的灶台上,摆放着好几个瓶子,每个瓶子里都装着深褐色的酱,上面浮着一层油封口。这一种是不辣的酱,锅里的则是放了辣椒的。佳慧尝了尝,两样她都喜欢。这时冯小河带孩子们洗了手也进来了,三个人围在灶台前,纷纷吸鼻子说“好香!”,其中七宝尤其话多,连问:“这是香菇牛肉酱吗?有牛肉吗?辣吗?我能吃吗?”
外婆拿了筷子,喂她尝了尝不辣的酱,七宝夸张地睁大眼睛,连连点头:“好吃!还要吃!我中午就吃这个!”
中午他们吃的是一锅炖。这边大灶上在做酱,午饭就用烤火炉做。青菜豆腐粉丝香菇,再加上姑爹给的肉丸子,煮成满满一锅,热气腾腾的正适合冬天吃。炖菜里的香菇,两个孩子现在碰都不碰了,连吃十几天早就吃腻了。但新做的香菇酱却大受欢迎,酱里有花生米,还有大颗牛肉粒,筋道又入味,就连香菇也跟着变好吃了呢。
“乖宝,少吃点酱!那不咸么?”外婆苦口婆心劝着吃酱二人组,“来吃颗丸子!再吃块豆腐!苗老师也是!”
“不咸!”七宝抬头反驳,嘴角还粘着两粒饭,“妈妈做的酱可好吃了!我要带给我的张老师尝一尝!”
下雪路滑,幼儿园停课了。孩子们在家,上午看一小时动画片学学英语,下午看一小时视频学画画,都是佳慧下载好的。有奶奶的监督,两人也还算配合。饭后两个孩子在厨房的餐桌上看视频,不时从椅子上跳下来喝水,水喝多了又要去上卫生间,忙得不亦乐乎。到傍晚苗老师只画出了一张作品,奶奶便笑着打趣:“那瓶酱耽误我苗老师多少事!不吃酱,至少还能多画一张!”
这天晚上七宝挨着佳慧和冯小河睡,深夜佳慧忽然惊醒,觉得身下一阵湿意,伸手一摸,旁边小孩已经尿床了。佳慧赶紧翻身起床,又叫醒冯小河,一家三口折腾着洗澡换睡衣。给七宝换衣服时,熟睡的小朋友被惊醒,生气地哭起来,被她爹用小被子裹着,哄着擦了身体。这家伙垂眼无力地看了看忙碌的爹妈,就又毫无负担地歪头睡了。
佳慧也懒得换尿湿的被褥了,一家人便去隔壁七宝房间挤着睡。等重新上床,已经过了凌晨三点,冯小河一时睡不着,搂着好梦正酣的女儿,好气又好笑地说:“我们俩真像她的老仆人!”
佳慧打个呵欠,“别说话了,本嬷嬷还要再睡一会儿。”
冯小河拿过手机看了看时间,说:“你睡吧。老奴得起床了,要为小主子挣学费去!”
等他穿衣服走了后,佳慧又搂着女儿睡了个回笼觉,醒来后已是七点钟。她下床揭开窗帘朝外望,阳台栏杆上堆着厚厚的雪,屋顶和地面处处都是一片银白,只有门前那条小水渠,在雪地里画出一个灰色的u形。
佳慧抖抖索索穿好衣服,把隔壁床上的被单拆下来扔到洗衣机里,尿湿的被套却并无什么办法,只能等雪晴后再晾晒。等她上上下下地忙碌一番,七宝在房里也醒了,喊着妈妈,从床上坐起来问:“我们怎么到这里来了啊?”
佳慧忍不住好笑,问她:“昨天水漫金山了,你不知道啊?”
七宝懵懂看着她,显然毫无印象,佳慧帮她穿衣服,说:“今天不能再吃那么多酱了啊,你昨晚尿床了!”
七宝震惊地看着她,此等奇耻大辱让小姑娘一时说不出话,过了一会儿才愤愤地撅了嘴,“妈妈骗人!我没有!”
“哎呀尿床就尿床了呗,哪个小孩子不尿床……”眼看七宝眼泪都快出来了,佳慧忙打住话头,哄她道:“这是我跟你的小秘密,我不告诉别人,好不好?”
七宝撅着嘴,委委屈屈地同意了,穿好衣服还不肯相信自己尿过床,跑到隔壁房间,看着被褥上那团湿痕,她才脸色沉痛地相信了事实。
“你不要告诉别人!”她小声央求。
“我保证不告诉别人!”佳慧郑重发誓,又说:“不过爸爸也知道了哦。”
“那你发信息跟爸爸说,叫他不要告诉别人!”七宝很不放心地叮嘱。
佳慧便在她的监督之下,给冯小河发了短信。七宝这才下楼洗漱吃早饭。饭后她和苗苗两人看英语动画片,佳慧便小声问奶奶和外婆,“被窝湿了,有什么办法弄干么?”
外婆怔了怔,立刻会意,小声说:“我昨天就说不要让孩子吃咸了,你们也不听……”见佳慧朝她使眼色,忙也打住了。偏奶奶还没听明白,纳闷道:“好好的被窝怎么会湿?”
话没说完就被佳慧扯了一把,奶奶也懂了,忙带着笑,警惕地看七宝一眼,见她浑然无知地玩耍,这才放心。三个人心照不宣地对视,犹如秘密接头的特务。奶奶小小声问:“尿床啦?”
佳慧点头,三个人凑在火炉边嘀咕了一番,外婆便寻了块旧床单,包了一大包草木灰,跟佳慧鬼鬼祟祟出去了。两人上了楼,把那包草木灰压在湿被褥上。据说过去人们洗棉袄,大冬天很难晒干,便都是用草木灰这么捂干的。
佳慧跟外婆收拾完房间,又踏着雪去了香菇厂,把菇棚上的积雪都扫下来,免得压塌了顶棚。里里外外忙碌了一大通,回家时就见苗苗和七宝都在门前廊下站着,见到她,两个孩子蹦蹦跳跳地喊:“妈妈/大妈,堆雪人!堆雪人!”
“行,去戴手套!”佳慧吩咐,“咱们今天来堆一个大大的雪人!”
两个孩子欢天喜地地进去戴手套,片刻后出来,就见佳慧已经不知从哪里拿了把锹。三个人在晒谷坪边合力堆起一个高高的雪堆,雪堆上再放一颗大雪球,便是雪人的脑袋。苗苗找了几颗石子,给雪人当衣服上的扣子,七宝则朝厨房喊:“大太太小太太,给我拿根胡萝卜!”
奶奶应声出来,递给她一根细小的胡萝卜和几根蔫了的芹菜,抱怨说:“连三妹都知道冷,你们硬是要在雪地里疯,……这芹菜拿去做辫子!”
三妹昨天跟孩子们在雪地里跑了一会儿,就歪头观察自己的脚,得出“□□粉很冷”这个结论后,小毛团子就再也没到雪地里来疯过。这会儿它也只是跟着奶奶在厨房门口探了探头,汪汪叫了两声,表示自己凑过热闹了,就又缩回屋里烤火去了。
堆完雪人,苗苗和七宝的两张小脸冻得通红,佳慧给他们照了好几张相,两个小姑娘才恋恋不舍地进屋烤火去了。佳慧独自一人,又在菜园里、半坡上、小溪边拍了很多照片。
雪后的小山谷别有一种静谧的美,处处银妆素裹,山脚下笼着薄雾,积雪勾勒出房屋、树和小溪的线条,看着像一副水墨山水图。佳慧左看看右看看,冷呵呵的也舍不得进屋。正蹲在门前拍那堵被积雪掩了半截的石墙,漫水桥传来了汽车行驶声。不一会儿,冯小河开着小货车,风风火火地回来了。
冯小河本就不是个讲究人,这段时间又天天早出晚归,弄得胡子拉碴的像个艺术青年。他下了车,裹了裹御寒的军大衣,问佳慧:“干啥呢?家里烤火不舒服啊?”
佳慧屏息拍完一张才站起身,看车厢空空的,便问:“今天拖过去的都卖完了?”
“下雪,蔬菜行情好,光几个档口就送完了。红星农贸批发市场的老王还让我明天送点干花菇去,说是进腊月了,好多人开始办年货,”冯小河看着心情不错,两人一前一后往里走,他便跟佳慧说:“头一茬香菇卖完了,回头盘个账,把姑姑姑爹的工钱也给他们吧?”
佳慧想了想,说:“再给姑姑买个新手机,现在微信都能视频通话了,有智能机,她在家跟孩子们联系起来也方便。”
冯小河深以为然,两人商量着上了台阶,恰好七宝跑出来,看到冯小河,立刻开始炫耀:“爸爸,快看我们堆的雪人!漂亮吧?我跟姐姐还有妈妈堆的!”
冯小河看着雪人,又看女儿,忍不住坏笑,说:“小尿包!”
七宝立刻翻脸,撅嘴跺脚,转身去客厅生气,“哼!臭爸爸,再也不理你了!”
佳慧和闻声出来的奶奶同时翻冯小河一个大白眼,奶奶说:“这个人!他一回来就招惹孩子生气!你就不能跟佳慧学学?孩子难道不要脸面的啊?”
冯小河眼看自己成为众矢之敌,忙说:“哎呀,多大点事,看我去扭转乾坤!”
说着他也进了客厅,找女儿赔罪去了。佳慧去厨房烤了会儿火,暖了暖冻僵的手,悄悄出来听壁角。就见客厅沙发上父女俩并排坐着,冯小河正滔滔不绝地进行思想教育。
“……所以说,以后班上如果有坏男孩嘲笑你,你不应该生气,应该怎么样?……对,反击!懂吗?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!你就这么说,尿床怎么啦?尿床怎么啦?你小时候没尿过床吗?来,你给我学一遍!”
客厅里响起七宝奶声奶气的声音:“尿床怎么啦……”
冯小河打断她:“不对不对,语气不够坚定,不够轻蔑!你来跟我学,尿床怎么啦……”
佳慧在门外偷听了一会儿,忍不住笑了起来。
第34章 杀猪饭
中午吃完饭, 外婆和奶奶从窗台上挑了软柿子,放在铁炉上慢火细烤, 烤得满屋都是柿子的甜香。冯小河和孩子们去睡午觉,佳慧就把电脑搬到厨房,一边烤火一边把相机的照片都导进电脑里。仔细挑选一番后,她准备把其中两张发到海角论坛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