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秋跟葛书铭说,“我们接下来的重任,就是要解决三大难题。”
葛书铭问,“哪三大难题,只要你指明了方向,冲锋陷阵的事,就交给我吧!”
顾秋说,“第一,要解决教育口的问题,现在达州的经济,看起来非常不错,但是我们距人家沿海地区,依然相差十万八千里。我们这届政府班子,要保证每个学生有书可读。”
这些年,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严重,很多孩子都呈放养状态。根本没有人管他们的生存现状。
大多数留守儿童,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,他们的现状值得关注。
葛书铭说,“这个问题比较普遍,在我们很多地方都存在,我们努力吧,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,还在经济基础上。”
顾秋说,“没事,有钱好办事。但是有些人,有了钱也不办事,他们宁可花在吃喝上,也不关注孩子们的成长。这只是其一,第二呢,我们要解决全民医疗问题。这个问题,比较难。我一直在想,该不该朝这个方面发展,但是每次看到电视上,报纸上说的这些事情,我又忍不住想把达州人们群众的医疗问题解决。”
葛书铭在心里暗道,这些都是大问题,难啊。
区区达州一县之力,恐怕无可奈何。达州又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,真要是封闭了,不与外界交流,倒是有可能。
当然,剩下的问题,自然是住房问题。顾秋说,“这是我的想法,我想了很多年了,书铭同志,据我的估计,我们能实现第一个目标,就已经很不错了。”
葛书铭点点头,“的确如此。第一个目标,我们还是有希望的。但是全民医疗和住房,恐怕只有党中央才能解决的事了。”
顾秋想了很久,“不是说再穷不能穷教育,再苦不能苦孩子,那就从第一个目标开始吧!”
第829章 都搞到一块了
葛书铭做了一个完整的计划,决定如何实施这个教育问题。关于这一方案,有很多的细节需要落实。
比喻教学条件,教职工待遇,学生家庭状况等等多种因素。顾秋家二叔,一直关注着顾秋的发展。
对于顾秋这边的动静,他也是一目了然。
听说了顾秋的汇报后,二叔沉默了一会,冷静道,“我看啊,你们只要能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问题,尽可能的整合一下教学资源。其他的嘛,没有必要。”
二叔看人看事,一向挺准的。
二叔说,“你自己看看全国各地,那些发达地区尚没有实现这一政策,你说他们是没有实力吗?”
顾秋说,“我明白了。”
二叔笑了,“我不是反对你做这种决定,只是要看大局发展,就算达州经济能力可以做到这一点,你也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投在这上面。有个时间太突出,并不是一件好事。”
顾秋叹了口气,他明白二叔的话。全国各地,有经济实力的大省比比皆是,他们为何迟迟没有行动?
第一,条件不成熟。
第二,怕风头太旺。
如果达州一个小小的市,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,那不是打人家的脸?洪山县算是南川最穷的县,他们的班子把整个县百分之八十的资金,都投入教育事业上。
虽然堪称一代奇迹,但是洪山县的干部,也是卖力不讨好。所以,既然出成绩,又要不太出风头,这也是一件很难的事。
二叔就是这个意思,老爷子虽然有过吩咐,低调做人,高低做事。但也是有限制的。
顾秋跟二叔聊了一阵,二叔也在耐闷,顾秋在左系的势力范围内,风风火火干了这么多年,老左居然视而不见。
他就在琢磨,这个老左的想法。
虽然在左系中,老左是那种极为和平的人,他不喜欢过于激励的派别斗争。但也不至于对顾秋容忍到这种地步啊?
这一点,二叔也想不明白。
二叔想不明白,顾秋更加想不明白。
不过他对老左这个人的评价挺高的,左书记致力于稳定社会,将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。
对于那些斗争,老左一向不怎么热衷。顾秋有时在想,难道自己的做事风格,还能感动老左?
这一点,他一直在想过。
而且他也知道,两系之间的恩怨,不可能单凭他顾秋帮张老先生找到了神医治病就能解决的问题。这种事情,连左书记都无法左右。
二叔没有把这疑问说出来,顾秋也不知道二叔会有这样的疑虑。
下午突然接到电话,说宁雪虹要过来达州。
顾秋感到很意外,宁雪虹突然决定来达州,所为何事?当然,宁雪虹也是临时决定的。
至于她要来干嘛,顾秋也没问。电话是齐雨打的,齐雨终于当了她的秘书。
顾秋就叫纪委那边做准备,迎接宁雪虹的到来。
刚传达了这个消息,没想到不过半小时,省委办公厅来电话,说马平川秘书长下午三点半左右达到达州。
顾秋挂了电话,心里琢磨着,难道达州要出什么事了?宁雪虹要来,马平川也要来?
宁雪虹和工作与马平川应该没什么关系啊?
想到上次在得月山庄吃饭,马平川被白若兰搞死了,这个白若兰太生猛,她又不是本国人,因此毫不留情面。
顾秋就琢磨着,他是不是冲着上次这事来的?
如果真这样,那就是想找自己的麻烦。
不管怎么说,马平川来了,他还得亲自去迎接,毕竟马平川的级别摆在那里。